新闻动态

红三军团实力仅次于红一军团,但却只出了一个开国元帅,一个大将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9:29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406期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中央红军中的红一方面军规模最大,其中包括了多个军团。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被认为是最具战斗力的两大主力。红一军团是“朱毛”红军的嫡系,其强大不言而喻;而红三军团则由著名将领彭德怀领导,同样具备强悍的作战能力。在长征的过程中,红三军团参与了许多艰苦战斗,甚至战斗的难度和伤亡损失都超过了红一军团。尽管红三军团在整体规模上略小于红一军团,但在最强盛的时期,它的兵力仍有1.7万余人,战将众多。

然而,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,红一军团的影响力更为突出。该军团的成员中,朱德、林彪、陈毅、罗荣桓和聂荣臻等五位大将都被评为开国元帅。除此之外,粟裕、陈赓、谭政、罗瑞卿等一大批大将也出自红一军团。在人数和影响力上,红一军团的表现几乎完全超越了红三军团。相比之下,红三军团仅有彭德怀一位元帅,以及黄克诚成为大将。这种差距看起来似乎不太合理。

这个现象背后有其原因,不必过度追寻复杂的逻辑。事实上,虽然红三军团有许多英勇将领,但许多人由于时运不济,过早牺牲,未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。那些幸存下来、资历深厚的老干部,由于各种原因未再参与军队事务,尽管他们在党内的地位非常高,但由于规定,他们未能参加1955年的评衔。

展开剩余70%

值得一提的是,黄克诚曾在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任职,他与彭德怀的关系深厚,因此即便在红一军团有着显赫的战绩,他依然更被视作红三军团的重要人物。

让我们具体看一些红三军团的将领。例如,邓萍曾担任红三军团的参谋长,是彭德怀的亲信。1935年,他在遵义战役中壮烈牺牲,成为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,令人十分惋惜。同时,袁国平曾任政治部主任,在抗战期间因皖南事变选择自尽,两位将领虽然资历深厚,但都未能活到建国后,错过了授衔的机会。

彭德怀的多任搭档中,滕代远的军事履历最为突出,他是红三军团最有可能被评为大将的干部之一。但在解放战争后期,滕代远转任铁道工作,渐渐远离军队事务,因此未参与1955年的授衔。

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几位彭德怀的搭档身上,比如杨尚昆、李富春等,他们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,但并未获得军衔。值得一提的是,后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,虽曾在红三军团工作,但因军队资历较浅,即便参加授衔,可能也难以获得大将的头衔。

综上所述,1955年授衔并非倾斜于红一军团,红三军团的贡献同样巨大。然而,由于众多元老提前离世或转型,很多红三军团的元勋错失了参与授衔的机会。

其中,有一个例外,就是张宗逊。张宗逊曾担任红三军团师长,后来在西北野战军中担任第一副司令,地位仅次于彭德怀。从资历来看,他本应获得大将军衔。然而,最终的大将名额限制在10人,张宗逊在最后的评选中被替换,取而代之的是更能代表红二方面军的许光达。张宗逊最终获得了上将军衔,这也反映出当时在授衔过程中考虑到的政治平衡因素。

发布于:天津市